更新时间:2017-08-16 10:34:18来源:互联网
利得集团旗下利得资本研究院近日发布《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专题报告》,认为当前国内信贷资产增长且存量巨大,银行业资产承压,而MPA考核增加了部分银行信贷资产出表压力,使不良资产供给充沛,此外非银、非金融类不良资产也带来了充沛供给;政策方面对行业有助力作用,“4+2”AMC体系初现。综合供求和政策两方面因素,利得资本认为国内AMC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信贷资产增速放缓存量巨大
利得研究院统计发现,在当前控制债务增长、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的背景下,信贷总额也已经超出GDP的1.4倍,而信贷总额增速也在经济增长的2倍左右。这背后对应的存量资产体量极为巨大。
2012年以来,小微企业贷款投向增速超越大中型企业,保持在20%左右。大中型企业增速10-15%。投向放制造业、交运、批零、地产和租赁约占整体比例的一半。
银行业资产承压 不良资产供给充沛
利得研究院分析认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型企业探索新业务,都将伴随着不良规模的扩张。截至今年一季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攀升至1.58万亿,不良率1.74%,整体不良恶化速度趋缓。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在过剩产能行业继续出清、生产型企业不良逐步显现的背景下,银行不良水平依然存压。
不良贷款余额攀升(万亿 右轴)
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是指在评估银行贷款质量时,把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MPA考核增加部分银行信贷资产出表压力
今年MPA考核体系开始实施,其总体目标是从以往盯住狭义贷款转为对广义信贷实施宏观审慎管理。MPA的指标体系包括资本和杠杄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和信贷政策执行七个方面,涉及到的定量指标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广义信贷增速、委托贷款增速、同业负债占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
利得研究院统计,从银行业整体来看,2016年底不良贷款率为1.74%。分银行类别看,除了农村商业银行不良率略高,保持在2-3%之间以外,其他类别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1-2%之间。
利得研究院特别指出,尽管从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来看,整体不良水平基本符合考核要求。但依然存在部分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尤其是农商行信贷资源有限、风控体系较差,不良率较高的情况。未来为了符合MPA考核,其不良资产出表压力会比较大。
非银、非金融类不良带来充沛供给
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社会融资总额中占比的提升。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甚至互金平台等产生“类信贷”资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将成为不良资产的一大供给方。2016年末,信托公司信托资产、券商资管资产等规模分别超过20万亿、18万亿。
信托资产增速(万亿 左轴)
利得研究院认为,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正成为不良资管行业重要的供给来源。在整合或者转型升级的行业中,应收账款规模持续上升,非金融企业对于资产及债务重组的需求显着提升。截至2017年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额增长至12.6万亿。这部分应收账款中沉淀的不良资产也在快速增加。
工企营收账款(万亿右轴)
政策助力行业格局“4+2”AMC体系初现
中国的不良资管行业起源于1999年,央行主导设立了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大国有资管公司,对口收购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的不良贷款。2006年政策性不良贷款基本处置完毕,四大开始向现代金融服务企业转型,信达、华融先后成功上市。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净利润金额及占比(单位:亿元)
2010年以后地方AMC相继设立,2016年10月银监会出台2文放宽地方AMC限制。《关于适当调整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有关政策的函》(1738 号文),允许每个省级政府设置地方AMC的额度上限为2家,并增加处置方式多样化,除债务重组外还可以对外转让且对外受让的主体不受地域限制。《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将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组包门槛由10户降至3户。
利得研究院认为相比四大AMC公司,地方AMC依然存在较多发展制约。地方AMC公司的优势在于对本地不良资产的情况较为了解。但是相对于四大AMC,地方AMC获得资产质量相对不高、且投资运作能力有限,议价空间也容易受到制约,最终导致收益水平不及四大AMC。另外不良资产管理作为资本运作型行业,利得研究院认为融资成本、渠道和相关资产处置税收优惠是地方AMC 需进一步解决和支持的方面。
此外,银行系AMC也是目前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一大新进阵营。其目前专注债转股。2016年10月,国务院银行参与市场化债转股指引发布,使得银行可以通过设立机构参与债转股,银行对不良处置行业深度介入,从市场供给方成为参与主体。目前五大行均拟发起设立债转股处置机构。